初心不改 方得始终 ——公司副总建筑师屈刚在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 栏目

发布日期:2019-04-29点击量:1920次

 4月26日晚间9点30分,公司副总建筑师屈刚应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栏目之邀讲述兰州的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公司部分设计人员参与了此次活动。

  建筑和城市的关系一直是建筑师关注的重要题之一。屈刚以兰州城市建设发展为主线,追溯至明朝肃王府兰州城市建设发端,一直到改革开放大规模城市现代化建设。他将建筑师视角的专业语汇,转换为百姓大众熟知的故事段落,亲切生动的讲述出我们熟悉而未知的兰州城,用大量的史料资料和很多珍贵的历史照片,给观众展现了一幅兰州城市建筑演进和沧桑巨变。

  节目播出后,公司上下纷纷为屈刚副总建筑师能代表公司展示建筑设计师风采点赞。近日,笔者有幸和屈刚副总建筑师坐在一起,更深入了解有关他在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栏目讲述兰州的历史建筑与城市更新的台前幕后。

《丝路大讲堂》栏目和众多的大咖讲者

  《丝路大讲堂》是甘肃卫视全新打造的电视演讲节目。栏目以弘扬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特色为宗旨,围绕“人文、自然、发展”三大主题,分享有价值的观点,传递思想的力量,传播科学探究精神,分享曾经的追梦年华。曾邀请到《黄河母亲》雕塑者何鄂等多位不同领域精英分享经历感悟。本次演讲是该栏目首次针对兰州建筑史,邀请建筑师讲述兰州城市变迁故事。

  在《丝路大讲堂》这个舞台上,讲述者本身热爱生活的同时,拥有对工作生活不同的洞察力,各自不同的视野与感悟为节目呈现了多样精彩的节目内容。

  当然,在众多优秀的各领域精英中搜寻一个个讲述者,栏目组会深入思考、会严谨甄别,有时会煞费苦心。对于兰州建筑历史与更迭的讲述者,节目组需要找寻一位熟知兰州这座城市,且与这座城市有深厚情感联系的讲者,一位兼具专业建筑知识与情怀的建筑师,用他独特的视角与城市解读,带领观者洞悉兰州城市变迁,屈刚正是栏目组确定的最佳人选。

土生土长的兰州本土人士屈刚

  屈刚生在兰州长在兰州,是地地道道的兰州人,从兰州走出的本土建筑师。他1996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就职于我公司,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工程师,在公司工作的23年里担任公司的副总建筑师等重要工作。

  多年来,他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多项设计工作均为我省及我公司首次独立完成,交通建筑、体育建筑以及酒店建筑领域的工作均在我省具有突破性和创新性,其中多项作品获得甘肃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同时也得到良好的社会评价及业主认可。

  据了解,屈刚主要代表作品有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办公楼、白银市体育中心、援建吉布提共和国阿尔塔医院、舟曲党政机关统办楼、碌曲县影剧院、甘肃省委党校体育馆、甘肃会展酒店、陇南市东江新区规划核心区城市设计及主要单体建筑设计、舟曲灾后重建峰迭新区建筑风貌控制性设计等,在这些作品中,很多是我省的重点重大项目。

  值得一提的是,他近期参与的在建项目“甘肃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规划”和“兰州新区客运枢纽站”同样是提升我省和兰州市城市品位的有力之作。。

  观察屈刚近年来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在设计中特别注重应用“平凡的建筑中融入地域的特质”这一理念,关注从设计原点出发到建筑使用全过程的开放性和使用者对建筑的体验,在设计手法上追求建筑内、外空间的延伸、联系和戏剧性。认为建筑设计不仅是设计思想的表达和表现手法的演绎,更是社会多种非建筑因素的平衡,和在此平衡之上建构的和谐生长。

  在多年的设计实践中,他一直致力于甘肃地域建筑特质的探索与实践,并推动本地建筑界对地域建筑特质的关注与创作实践。积极推动城市设计与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体化,并在多项设计实践中引起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重视。

  近年来,他以主编《交通建筑设计规范》为基础,展开对公路交通建筑和交通引导的城市开发TOD的专项研究与实践。

  他在职业道德方面敬业、爱岗,勇于创新。主动参加了多项灾后重建工作,先后参加了汶川地震甘肃陇南地区灾后重建,舟曲泥石流灾后重建,东乡地质滑坡灾后重建等省内急、难、险、重的设计工作,并赴青藏高原参加了玉树灾后重建中治多县的重建工作。

  当谈及一位建筑师的职业操守时,屈刚认为作为建筑师,就要在工作中秉承职业建筑师的道德标准认真对待工作。维护职业的尊严与品质,努力保持职业过程的学术性与专业性,同时尊重各方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全面考虑职业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尊重和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努力改善环境和生活质量。注意保护建筑产品使用者的物质与文化权益。积极参加公共活动,向公众传播建筑知识,提高公众对建筑的了解程度。

讲述兰州建筑故事,按屈刚自己的话说,这是分内之事,推脱不掉的责任

  屈刚就历史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很多观点,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很独特到位,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共鸣。在现场互动环节中,有观众问:“通过屈总对兰州历史建筑的讲述,对兰州的印象不再止于黄河,兰州的每条街巷处隐藏的老建筑都有其各自的意义,兰州的老建筑与我们当代人之间有了一种链接,这种联系存在于我们儿时的记忆中,成为我们对这座城归属感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有自己记忆中的老建筑,那么我们是如何判定兰州历史建筑标准的?”

  就观众提出的这个问题,屈刚稍作思考后,给予了答复。他说:“兰州历史建筑的评价标准首先按照时间节点划分等级,主要考虑该建筑其主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技术价值;保留建筑的空间关系与建筑环境关系;建筑的立面形式与装饰细节与施工技艺;建筑在该年代下的结构形式与改扩建情况。”

  活动结束后,有观众表示,参与本次活动学到了很多建筑知识和理念,对于兰州城市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解,更加意识到生活的这座城市,曾经有过城墙,并且现今主城区的空间格局依旧延续了旧时兰州古城的空间秩序;兰州各个发展阶段的每一版规划与每个能留存至今的历史建筑中,都让兰州这座依河而建的城市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唤醒深刻着兰州人民的记忆,为城市增加了其自己的辨识度。

  还有观众表示,甘肃卫视《丝路大讲堂》每期节目立意视角独特,内容充实精彩尤其这次对兰州城市建筑史的梳理,更给城市平添了几分意蕴深邃、古朴厚重,让人由衷的感觉到,生活在这个城市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在近半个小时的演讲中,始终回避不了一个话题——拆旧建新。关于此事,屈刚有自己的深入思考。他说,这是城市大规模现代化建设存在的缺憾,发展和保护如何和谐共生,建与拆的矛盾也许要付出一些代价正如造替制度与忒修斯之船一般,当建筑所有构建被替换一遍之后,是否代表它不再为当时的旧物存在于此?但这一切都阻挡不了人们对宜居宜业宜游魅力城市的追求,更阻挡不了历史发展的进程。

  结束采访屈刚副总建筑师后,笔者久久不能平静,不免想起我国近现代建筑大师梁思成的一句话来。他说,建筑师的业是什么?直接地说是建筑物之创造,为社会解决衣食住行三者中住的问题,间接地说是文化的记录者,是历史之反照镜。所以你们的问题十分繁难,你们的责任十分重大。真心希望作为我省第一大院的建筑师们把这句话作为立心立信立行的座右铭!

043001.jpg

043002.jpg

043003.jpg